郑州大学学生学习《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心得体会摘录
康育义
2006-4-1于郑州大学美术系
以下心得文摘均来自2004级、2005级学生,专业包括:艺术设计、绘画班、油画班、雕塑专业等。
[1] 看了康教授的画展后,我第一次有了想要学习中国画的冲动,我早就该知道,原来中国画可以画得这么有味儿,气韵生动,那是一种和油画不同的美,这在我看来十分触动的,为自己之前的愚昧而羞愧。 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很多,感触很多。从对中国画的无知到现在的略知皮毛,从不屑于它到叹服于它,这期间的变化既微妙又巨大。
[2] 师造化是产生灵感的心源,故依自然科学的萃取山水是艺术家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康老师的山水地质教学,为此规律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崇尚科学,崇尚自然,发扬审美,强化理论,构建学者型艺术家,勤于创造,勤于创新,康老师可谓是发展了中国山水画。
[3] 学习了《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这门课,使我受益匪浅。我感受到中国山水的伟大,更感受到为之奋斗研究的探索者的艰辛与劳累。山水地质与中国绘画的结合,是一个创新,更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光明道路。
[4] 听康教授的课,我有三大感触:知识、育人、享受。我得到最大礼物是知识,是康教授用了三十八年心血的结晶……。第二个礼物是享受……。第三个礼物是他的气质,深切感受到一个真真实实的和蔼可亲的老前辈,教学严谨,一丝不苟,抱有满腔爱国热情,坚强的意志,做人的大度与潇洒,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同时感到老一辈教育家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殷切期望。
[5] 山水地质学与山水画的结合,无疑是中华文明历史的一个亮点,其强大的美学价值及不可一世的时代功能性,正以其卓越的成就,张显其不凡的优越性。我相信时代将铸就了新的生命,他必将以强大的生命力展现给世人,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其不朽的贡献。
[6] 通过十来天的学术讲座学习,使我感受颇深。不仅对康教授博学的知识,前卫的思想所感动,更感动于他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他不辞劳苦赶到中原学府为大学潜心讲学,实为感人。使我不由对这位和蔼的教授肃然起敬! 此书对中国源头艺术的叙述,内容丰富,材料新颖,不仅是一本有关地质科学方面的学术论著,而且是一本中国绘画艺术简史。它把绘画艺术与地质科学融为一体,把绘画艺术引导向了一个科学的高度,而不单单是艺术范畴。他用画笔不仅表现出山河的壮美,而且表现出山川地质结构那内在的美学价值,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表现手法。 他有着丰富的地质地貌知识,并且有着深厚的山水画功底,所以,他能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提出了这项具有开拓性的科学与艺术交叉渗透的新成果,新课题。
[7] 山水地质学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审视绘画的创作,也可以做为我们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的一门很科学的理论根据,同样也用在我的油画风景创作中。
[8] 画家既要有科学知识,又要有艺术素养。欣赏了康教授为我们展示的作品后,我更是对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中国山水画之所以极富感染力和穿透力,就是在它深刻的内涵中,蕴藏着一种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使中国山水画艺术不是美的装饰,而是美的原动力。
[9] 在上课前,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康老师上楼时的情形,因为教室是在五楼,我们平常都会感觉到累,当我看到上了年纪的老师为了不耽误我们上课的时间而努力地往上走时,我的眼泪差一点流了出来。老师从来都会提前到教室的,他用他的行动向我们表明什么是责任,怎样的人才是有责任的人。 康老师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诚实守信,要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工作,这让我感觉到站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是一位慈祥的父亲。
[10] 两周时间飞快逝过,可以说这段时间所学到的东西,会让我在以后人生道路上一直受益的!诚实、执着,凡事不要跟人争长短,受惜时间,以及认定的东西一定要坚持到底等等,这些做人的准则和道理,都是我从这短短的两周时间内学到的。毋庸置疑,他老人家自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康老师说这些话的时候,让我们大家感觉到这明明是一位资深的父亲在教导自己的孩子。
[11] 非常感谢康教授的讲座,给予我们的知识和开拓思维的机会,以及支持和鼓励。不是说培养一种意识,就收获一种行为,培养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培养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成功吗?康教授给予我们这样意识,将来是要收获成功的。我想,我们是不会让他失望的。
[12] 山水地质学是一个创新,对中国山水画,中国绘画是创新。很难想象,康育义教授这一创新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中国大地印上洒满汗水的脚印。
[13] 我们很幸福,因为我们很可能会因此而少走许多抛弃自然的弯路,从此种下了我们用山水地质学的知识,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大自然中的美。
[14] 在研究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的关系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它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内涵,给中国山水画注入了新的血液。我认为(山水地质学)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新增长点。 听老师的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课,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曾在日记中写道:“他讲课总是很投入,充满对智慧的追求的无限激情,听他的课是一种激情的翻跃”。其实最大的心得体会,还是看到年过花甲老教授对智慧的无限的执着追求,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对自己高标准,尽可能多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学术中透着无限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