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康育义山水画欣赏 > 《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首发座谈会专辑 > 发言记录

南京大学

《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

首发座谈会发言记录

(2005-5-14 上午 9:15 - 12:15 地球科学系 244会议室)

出席来宾

校内:张大良副校长、陈骏常务副校长代表孙冶东、原副校长王德滋院士、胡凯、赵连泽、张捷、杨小民、范毓周、傅江、饶薇(兼摄影)、姚亦铎、郝庆祥、史坚、钱柱中(兼多媒体)、康育义

美术界名家:谭勇、林树中、喻继高、马鸿增、卢星堂、方骏、洪谷子、张尔宾、王鸣义

科学界:王海峰(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代表)

新闻出版界:郭廉夫(江苏美术出版社原副社长)、周海歌(江苏美术出版社一编室主任、本书责编、美编)、陈军(NCATV摄像)、李晓春(新华日报)、冯秋红(扬子晚报)、李婷(Superwork网站)、沈庆斌(南京电视台)、厦门庄永章(《闽南儿女》丛书主编)

其它:韩爱文、谭真琴、马晓红、余工德、王文虎

工作人员:夏大伟、顾明霞、岳洁、马艳君

会议由地科系胡凯主任、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张捷主任主持

发言记录:

南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大良讲话:

首先祝贺康教授的新着《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出版!这本书的出版,标志一个文理交叉,科学与艺术交叉的新学科一一“山水地质学”的诞生。

座谈会的海报上有一句话,叫“科学与艺术在巅峰相遇”,我觉得很贴切。山水画与地质科学关系密切。从地质科学角度来看,各种岩石性质、地质构造,比如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都有科学规律,都有科学性,都有各自的自然美和艺术美。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画非常强调韵,强调神韵,重视意境。康老师无论从绘画实践部分,他的山水画作品,还是山水画理论研究,探索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方面,都有在巅峰相遇的体验。《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专著,是一本创新的专著,体现创新思维。这本专著的产生,让我们看到跨学科交叉的重要性。这本专著在南大产生不是偶然的。我校是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从上世纪80年代,王(德滋)院士主政南大科研工作开始,就非常强调学科交叉。不论是学科建设,还是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都强调学科交叉。因此,南大有学科交叉的氛围,现在仍然继续倡导,有许多跨系科研究中心。这本专著的出版是一件好事,对地质科学,对中国绘画学,对传统艺术的继承都是好事。

这本专著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我们要感谢出版社的领导、编辑和有关专家对这本书的支持。

今天到会有这么多的艺术家,美术史论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家在一起讨论科学与艺术在巅峰相遇,探讨科学与艺术的灵魂和创新,是非常有意义的。衷心感谢各位艺术家、专家教授!感谢王院士!他不仅为这本书写序,还专程来参加今天会议。

恳请大家多对南大艺术学科的支持,我校不仅有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也有在雕塑研究所基础上成立的美术研究院,有专门担任艺术教学工作的文化艺术教育中心,文学方面有戏剧研究所,这些都是大艺术学科。欢迎大家来南大参与人才培养,希望在座的艺术家来南大开艺术讲座,我在这里向大家做个邀请。

最后,祝康教授在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方面继续探索,取得更加辉煌成果。

南大校长办公室孙冶东副主任讲话:

我受陈骏副校长的委托来参加今天的会议。现在正值103周年校庆前夕,各种活动很多,在校庆日前后10天有十几个活动,他作为常务副校长,各项活动都必须参加。

陈校长对今天会议非常重视,派我来表达他的意思。他对今天会议有三点意见:

第一、对《山地质学与中国绘画》成果的问世表示热烈祝贺!

第二、这本书是康教授30多年探索完成的,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的结合。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的理性思考,艺术是人类对自然的感性领悟。康教授把科学与艺术奇妙地完美地结合起来,在科学上形成“山水地质学”新领域,在绘画艺术上开创了中国绘画新理论,具有开创性意义。因此,陈校长说要感谢康教授这么多年辛勤劳动!

第三、地质与艺术交叉,山水地质学希望后继有人,培养学生,以求获得更大成果。

老校长王德滋院士讲话

我的话已写在“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序”里了,今天讲四个一。

1、“山水地质学”是一门首创的学科,国内首创,国际上可能也是首创的。

把绘画与地质学融为一体,正如座谈会《海报》中写的“科学与艺术在巅峰相遇”。山水地质学诞生在南大,是一件大事。《南大百年史》是我主编的,下次校史再编时应该写入,这本书可以入校史。

2、一个特殊的复合型人才。康育义教授古生物地层专业很有造诣,他的绘画也很有功底,难得人才。

3、一本体现人文艺术与自然科学交叉研究的高水平专著。这本书有理论,有丰富知识,地质学、美学、绘画知识都很丰富,因此可以作为南大一本优秀的文化素质教学书,应当在南大开出这门课。综合性大学没有文科就没有灵魂,自然科学家,没有人文科学的熏陶,就不完善。

4、一个绘画学派。建议叫康画学派。康育义教授的画有特点,我用8个字来概括:不仅形似,而且有神。希望山水地质学在南大生根发扬光大,要培养接班人。建议校长组织,学校给予经费支持。我国目前有世界地质公园12个,能不能先优选几个去进行山水地质学研究,创作地质山水画,与摄影艺术可相辅相承。上次我去过雁荡山,那里的风景太好了,陡崖峭壁上水平的流纹岩清清楚楚,当时还是国家公园,我对他们说没有很好宣传,可以成为世界级的地质公园。雁荡山的地质情况与美国黄石公园一样(只是雁荡山时代老),为什么人家是世界级的,我们就不能是世界级的?果然,今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会宣布雁荡山为世界地质公园。康教授只要你愿意去,我可以给你推荐。(康:可以去做做看)

南大老校长曲钦岳院士书面发言

(由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杨小民副主任宣读)

在艺术实践中探索,在文理交叉中创新

一一祝贺《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在南京大学诞生

曲钦岳

今天,在宁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聚会在南京大学,共同研讨康育义教授的新着《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一书出版的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作为南京大学的一员,我亲眼看到“山水地质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成长历程。我深感高兴,并由衷地祝贺康育义教授登上中国绘画理论研究的新高地!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亲临会议,请原谅。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们南京大学科研路线进行新的调整,大力提倡学科交叉,推动跨系科联合研究。1984年以来,相继成立石油天然气、海洋、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等跨系科研究中心,构筑平台加以推动。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虽属虚体,但学校给予大力扶持,名誉校长匡老亲自出任研究中心主任,任命康育义同志为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研究中心成员来自文理科各系爱好书画的学者,目标是利用南大文理学科齐全,图书资料丰富的优势,对古老的中国书画进行文理交叉研究,以期实现书画理论的重大突破。康育义同志不负众望,他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计个人名利,努力奋斗,成绩突出。研究中心成立两年后,他的第一部科学-艺术专著《贵州旅游资源考察风光绘画集》出版了。1990年当我拿到这本独特的画集时,由衷的欣喜,并向来访的兄弟院校领导同志推介这一文理交叉成果。四年后,我接到康育义同志的第二部科学-艺术专著《特克斯旅游资源考察画集》。又过三年,内容更丰富更全面的科学-艺术专著《福建永春旅游风光》也正式出版了。

康育义同志把山水画带入国民经济建设第一线,在旅游资源考察工作中,把地质学、旅游、山水画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旅游风光绘画”新方向,使古老的中国山水画焕发出青春活力。他的系列成果得到了各方面强烈反响和高度评价。早在1987年,我们的老校长匡亚明教授便为他的贵州考察画题字:“中国山水画和地质科学相结合之作,有令人生意趣盎然之感。”《贵州旅游资源考察风光绘画集》出版时,南京博物院书画鉴定家许莘农老先生在“跋”中明确指出:“科学化的艺术绘画,与艺术化的地质科学研究,居然可以兼容并包。画家毕业于南京大学,专工地质学,独能通过灵心妙手,在贵州实地考察中,将奇特的喀斯特地区的山水岩石,摄归尺幅,使科学性与艺术性由枘凿而趋于水乳,顿令科学与绘画壁合珠联,初呈异彩,这一草创过程值得世人注意。”(以上均引自《贵州旅游资源考察风光绘画集》)

“山水地质学”是在长期的多次的科学-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1997年9月,康育义同志首次在地科系开出“山水地质学”课程,之后又经过数年教学工作,使“山水地质学”渐渐成熟起来。2003年3月当我拿到康育义同志送给我的《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讲义时,我由衷地为他高兴。这本大学讲义的撰写完成,标志着“山水地质学”的框架和体系已经建立了起来。现在,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标志这门新学科在中华大地的诞生。

最后,我想谈一点感想,《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一书,不是产生在美术院校,而诞生于南京大学,这可能是绝非偶然的。它证明南京大学具有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巨大优势。证明当初成立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的决策是正确的。现在,美术学科在南大得到更大的发展,成立了美术研究院。但即便如此,跨系科的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同时,我也希望“山水地质学”能后继有人,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从南京大学出发,辐射国中,成为自然审美和山水画创作新的理论基础,推进中国山水艺术的前进。

谢谢!

(稿件 2005-5-9收到)

林树中(南艺美术系教授、博导、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

我在“序言”里已很充分说明我的观点,这里就不再重复。我和康教授是老朋友,他请我为他的大作写序。

首先,这本书要特别加以强调的是,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架了一座桥。作为一个科学家来写艺术史、美术史论,康教授是第一个,这是要特别强调的。

第二,是讲讲地质与艺术的关系。传统山水画很多皴法都是来源于自然,我们刚才在楼下参观地质标本也看到了许多皴法。雨点皴是黄土高原经过风化后形成的。我曾经到范宽的家乡陕西华原去看过,他画里的断崖、峰头丛树的表现方法,在黄土高原上都可以看到。地质和艺术的关系并不是康教授第一个提出来的,王克文在《山水画技法》就提到山水画皴法与地质的关系。台湾李殷灿提出范宽“溪山行旅图”时,就谈到雨点皴。倪云林的折带皴,在地质上也有。在江苏,分析地质皴法,康是第一人,他在1988年就谈到龚贤画的山水地质结构,他那篇论文给我印象很深。把地质与山水画皴法之间的关系条理化,是这本书的巨大成果。在中国美术史论上,这是一本有建树的著作。

喻继高(江苏画院著名画家、中国工笔花鸟画研究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我与康老熟悉时间比较长,书很早就寄给我,可惜这段时间应邀到北京去画画,所以到现在书还没看。这本书很有意义。山水画家也去野外旅行采风,但看得比较片面,而且只是凭着感情去看。这么深入去研究自然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比较少。这本书,只有康教授才能写得出来,别人就没办法,他既懂地质又会画画,既研究野外,又研究古人。科学与艺术交叉产生新学科,打个不恰当比喻,马与驴杂交生出骡来,骡比驴马都健壮。这次连战来南京,省里送礼,一种是盘子,我给他们画画,由工匠去做,结果大家都非常喜欢。我们的工艺美术老是提不高,问题是没有高水平的艺术家参进去,要高水平的艺术家与高水平艺人结合起来,将来要有这方面的红娘去做这件事。康老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把历代绘画与自然界很好结合,说明古人有生活来源。不到生活中去,关起门来乱画一通,画不出规律来。这本书对山水画家是很好的知识介绍。这本书我以后要抽时间好好学习。

谭勇(南京师大89岁老教授、著名画家):

今天大家聚集一堂,祝贺老康著作成功出版。同时,他的山水作品也展出来给我们看。老康对教学、学术研究很深,我非常振奋!老康今年才68岁,正是年富力强。他前面这段花很多时间搞理论研究探索,创作时间少一点,他的作品与专业画家比还差点,因此我希望后面能在艺术创作实践方面花更多点时间,他的画技会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大的提高,一定会有更好的作品问世。他是身兼地质学家和中国画家,独一无二的两块牌子,理论硬得不得了,像他这样在世界上也是不多的。

再讲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老康的老师是许公泽,许公泽的老师是黄君壁。黄君壁强调师造化,可见老康师造化是有渊源的。这本书的“序”写得很好,实事求是。有一条很重要,中国画如何发展?如何创新?现在画画搞创新,创到哪里去了?他画的画连自己也说不清楚,群众看不懂,踢开传统搞中国画。我们要坚持传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以,老康的理论要扩大影响,让山水画家从师造化中走出来。最好想办法,把康的理论融化到山水画教学中来。

马鸿增(江苏美术馆研究员、著名美术评论家):

从研究角度来看这本书,它是学术交叉的成果,也是美术理论创新的成果。一般研究山水画,不外是:(1)从人文内涵研究山水画;(2)从山水画本身语言来研究。康教授则是从全新角度一一山水地质来研究,可谓是“谈天说地(质)”,自成体系。体系的完整性,因无第二本类似的书,无法比较。在中国绘画中,为什么山水画影响那么大?山水画之所以成为中国画最大的画科,是由于中国地质地貌丰富多彩性,造成中国画家热衷于山水审美。这点从康教授书中得到了答案。康教授对中国山水画史研究也很有意义。感受与理解很重要。中国山水画是不是已到了山穷水尽?呼唤新皴法和新感受。对康教授这本书给予高度评价,是一部很有意义的著作。

卢星堂(江苏画院著名山水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我写了一篇文章,已打印出来发给大家了,时间关系,不再重复,这里补充一点感想:康教授刚才的报告很精彩,把古代几个大家的画找到了根,找到了娘家。所以,这本书很重要很有意义。外师造化很重要。现在关门搞创作,搞得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群众看不懂。江苏画派功劳大,搞二万三千里采风,外师造化,开一代新风。康教授的书,对山水画学科贡献大,填补了空白。在山水画教学中,希望从南大开始,把它用起来。希望南大在这方面下一定功夫,创造出新天地来。

洪谷子(原名洪维勤,江苏省美术馆著名山水画家):

这本书是前无古人的!能不能说后无来者?我看要象康教授那样,既是地质学家又是山水画家不多。中国山水画家要深入生活,在大自然中体会。石溪(髡残)住在牛首山60年,他画的山水皴法就是牛首山上的铁矿石。倪云林画太湖边上的沉积岩,形成折带皴。钱松岩画画时,案头放几块石头做范本。中国画是大器晚成,康教授今年68岁,大器晚成。

方骏(南艺美术系教授、曾任系主任,著名山水画家)

教山水画课常带学生出去写生,我们注意的是表面形貌,缺少地质科学知识,没办法给学生讲解。康老师既会画画,也懂得地质学,确实很难得。这本书的讲义先前我有所触及,这次正式出版与原来讲义差别较大。这本书可以作为专业教材,是一本好书,非常有意义。我从来没有看过像现在这本书这样,深入系统的从科学角度去论述山水画。因此,我觉得很有价值。

张尔宾(南京十竹斋研究部主任、著名山水画家):

我与康教授同师。对这本书,我很佩服。标题都很有吸引力。“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很奇怪,都是科学家提出来的,从来没看见是艺术家提出来的。老康当仁不让是“山水地质学家”。他的作品一看就是地质学家画的画,与众不同。这本书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理论,对山水画创作也作出了贡献。他的山水画有很大潜力。把地质学融入艺术很有潜力。

江苏国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黄鸿仪先生书面发言

黄鸿仪先生书面发言:

“艺术科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涉及“科学”与“艺术”两门人类精神结晶的内容。例如,绘画艺术中的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透视学”是人的视觉错觉的科学,它总结着人眼睛近大远小的视觉误差的规律,为绘画在平面性画面表现三维空间效果变为现实。可见这门“艺术科学”的重要作用,成了美术院校教学必修基础课程。在这方面,中国画教学中是个比较薄弱环节。南京大学地质系康育义先生有着数十年地质学教学经验,又有长期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最近撰写和出版《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一书,将为中国画“艺术科学”方面增加教学内容,可喜可贺!

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独特创造。历代画家以睿智和艰苦艺术劳动,不断地探索发现,形成其完整体系与辉煌艺术成果,成为人类绘画艺术宝库中一枝鲜丽奇葩。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提倡投入自然怀抱,体验感受“天人合一”境界。明初山水画家王履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并画出不朽的“华山图”,清石涛也提倡“搜尽奇峰打草稿”,表明山水画家对被描绘对象一一山川自然必须作深入观察、研究。了解、认识其物理结构规律,再以笔墨语言加以表现,若是没有认识、理解山川地质结构规律,很容易陷入笔墨概念、程序的死胡同,形成陈陈相因,千篇一律的僵化作品,阻碍着山水画的发展。康育义先生以一个地质学专家的眼光,观察分析山川自然的地质结构,科学总结其规律,又有长期山水画创作的实践经验,把前者的丰富认识与理论,以中国画笔墨加以表现,取得丰硕艺术成果,在这基础上撰写成论文,推出《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专著,书中必然内容丰富,对从事专业创作的山水画家必然起着指导与启迪作用,为中国画“艺术科学”增添一份不可多得教材,为新时代山水画发展做出可喜的贡献。

2005-5-10于春天家园


首页 > 康育义山水画欣赏 > 《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首发座谈会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