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文版首页 > 联系我们 > 康育义山水画艺术主页

难忘的印度之旅

康育义

中、印是亚洲两个伟大的文明古国,中、印两国毗邻而居,有两千多年友好交往历史。今年四月,是中、印建交55周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引用了3000年前古印度《奥义书》中的诗来形容中印关系:“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永远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不禁回忆起12年前访问印度的难忘岁月。

缘起

1991年10月1日国庆节刚过,我就启程去宁夏银川出席“中国宁夏国际岩画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由宁夏文化厅、宁夏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得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的支持,是第一次在我国召开的岩画国际研讨会,来自意、法、英、德、奥、俄、澳、美、加、印、日、蒙,和中国各有省区近二百位学者,汇集在贺兰山下,对岩画的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哲学以及宗教学等广泛领域进行学术交流。会议期间,与会学者还共同考察了涵盖时代长,内容丰富多彩的贺兰山岩画长廊,向世人撩开中国岩画的一角,展现它的旷古与博大。

我带去的论文是“贵州北盘江崖壁画研究初探”。令我惊奇的是,分组报告会刚刚开始不久,便有一位外国学者举手要求发言,他便是印度英•甘地国立艺术中心教授萨拉斯瓦蒂(N.Saraswati)先生,向大家介绍拟建中的英•甘地国立艺术中心“国际岩画博物馆”的计划,征求大家的意见。他的发言,引起众多中外学者的兴趣,大家七嘴八舌的向他提出许多建议。比如,搜集世界各国岩画图片、声光电展示、模型复制等等,我觉得这些建议和方法都是一般可以想象得出来的,也没有说到点子上,于是我站起来问:“你们做博物馆的地方有多大?准备投入多少钱?已经筹集到多少?地皮和资金是两个关键性条件,是决定博物馆的规模和档次的先决条件,其它的都是技术性问题,都好办。”我的提问他没有作答。会后竟有几个中国同胞责怪我“不该在会上对外国朋友提这种不礼貌的问题!”可是那位印度学者并不这么看,会后主动找我深入征求我的意见。在会议期间,我们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热情的来信

一个多月后,我收到他11月14日的来信,告诉我,他回国后向研究中心写了一个情况报告,同时提议请我做英•甘地国立艺术中心的顾问,并已得到中心主任的批准。信全文如下:

“尊敬的康育义教授:参加了在银川召开的国际岩画会议后,我带着十分愉快的心情,以及不可忘却的一切返回印度。在会上有幸见到您,使我了解到您具有热情、友好、才智和丰富的经验。我们印度人相信,友谊是天上形成的,我们在地球上的人,只有与前世富有感情的人交朋友。我自己也相信这个。我最近写了关于这次访问中国的一篇中期报告。在报告中,我特别提到您的名字。虽然讨论合作的细节会用较长的时间,但是我高兴地转告您:您已被任命为英•甘地国立艺术中心的顾问(Resource Person of IGNCA, India)。这将会给我们提供更好的专业性合作机会。请您来信答复。谢谢你。致礼!您的朋友N.萨拉斯瓦蒂1991-11-14.”

追逐太阳的飞行

一年以后,我又接到萨拉斯瓦蒂教授的来信,正式邀请我参加“93新德里全球岩画专家讨论会”。经过半年的准备,我完成了“论贺兰山岩画分布特征与地质条件”的研究论文,走出国门,踏上南亚古国一印度之旅。

1993年11月28日晚8时,我搭乘印度航空公司的航班,由香港启德机场起飞,直取新德里。这是一次追逐太阳的飞行。五小时后,平安抵达新德里英•甘地国际机场。我的手表已是29日凌晨1点钟,可是机场时钟却指示11:30,这才意识到我们在追逐太阳的飞行中,把时间丢失了!

走出机场门口,一位小伙子走到我的跟前,操着流利的中文问我:“您是康育义教授吗?”我惊讶的说:“是,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答:“是萨拉斯瓦蒂教授让我来接您的。我叫图图,尼赫鲁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学生,这次国际会议的工作人员,昨天萨拉斯瓦蒂教授就告诉我,您今天晚上到,他很忙不能亲自来,要我代表他来接您。”“谢谢你!也感谢萨拉斯瓦蒂教授!你怎么认得我?”我问。图图说:“萨拉斯瓦蒂教授给我看你们在一起的照片,从机场出来的只有一个中国人,肯定就是您!”图图补充说:“从现在开始,我就负责陪伴您,做您的翻译和向导。”到异国他乡,有会说中文的当地人陪伴,走到哪里都不烦心了,萨拉斯瓦蒂教授想得多周到啊,让我一下飞机就如同到亲友家那样感到温暖和方便,两年前他信中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我们印度人相信,友谊是天上形成的,我们地球上的人,只有与前世富有感情的人交朋友”……至此,我也相信这个。

“国际中心”在一片绿色旷野上

我们上车直接去印度国际会议中心。已是深夜,新德里郊外一片寂静,除了绿树和路灯,四野一片漆黑,偶尔远处闪烁几许灯光。半小时后抵达位于Jamparce的国际中心。

印度国际中心(Indian International Centre)是一座单独的三层钢筋水泥建筑,洒落在一片绿草和林荫的旷野上,显得格外冷清与宁静。服务台仍是灯火明亮,我被单独安排在二楼一标准间住宿,冲洗完毕,已是凌晨3点。稀里糊涂睡了五个小时,29日早上八点钟醒来,南亚的情调从窗外映入。但见窗外一片葱绿,周围是一片宽阔的草地和喷池,花架上开满小红花,一棵高大的乔木,树叶已掉光,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但枝条上却盛开着红花,这不就是木棉花吗?我惊奇发现似的感到面熟。原来1960年3月我在云南考察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时,滇东南满山遍野开着红彤彤的木棉花,当地老乡亲切的叫它“英雄树”。相较而言,南亚的木棉花开得比云南早。后来,我凭窗对景把这棵木棉树画了下来,画名就叫做“南亚木棉花开早”。

打开玻璃窗,一股凉气鱼贯而入,但不冷。我立即穿上练功服下楼,在浸满露水的草坪上晨练一一打太极拳。在异国他乡打太极拳,别有一番情趣。人们还在梦乡,只有小鸟在林间鸣叫。清新的空气,湿润的草地,微风送来阵阵的花香,周围景象随着圆转柔和,连绵不断的拳路而转动着。印度人练瑜迦功,中国人打太极拳,突出代表两个文明古国的不同的哲学理念和健身方式。瑜迦功为静,全神贯注,在宁静中运气,达到恒久健身目的。太极拳则动静结合,全神贯注,心目手脚协调,相让相济,在动中运气,达到养神健身目的。两者既有别,又有相通之处,取殊途同归,异曲同功之妙。打完太极拳,太阳已越过两层楼直射在身上,一丝暖气完全驱散开始的凉意。走出草坪,回眸发现湿润的绿茵上留下一行清新的脚印……。

照片:康育义在印度国际会议中心晨练

罗蒂公园的玩蛇人

印度国际中心建在罗蒂公园边上,29日上午报到后顺便入园散步游览。公园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是一座开放式的园林绿地。在不远处,透过密林隐约见到一座红色古堡式建筑,我朝它走去,古建筑越来越明晰,及至完整的展现在眼前。这是一座印度罗蒂王朝时期罗蒂墓,罗蒂公园由此得名。外围是红色古堡式的围墙,是用中生代红色砂岩条石砌成的,由于红砂岩较松软容易风化,加上印度多雨,空气湿润,风化十分强烈。罗蒂墓建筑是带有穹庐顶的波斯风格,因年久破损带着历史沧桑的痕迹,与葱茏茂盛的绿树相比,更显得老态龙钟。远处出现一哨人,全是妇女,身披红的黄的绿的丝质花披肩,有的还带着小孩,她们有说有笑,走到一处开阔地,铺上白布单,聚垅席地而坐。她们有节奏的拍手,唱歌,阵阵欢笑声波浪似的越过旷野,穿透密林,真是个愉快热闹的集体活动……突然,从远处林中走来一个老者,手提一个篾篮,外形甚为特别,但见他身着褪色的桔红上衣,深蓝裤,左肩搭一条毛质长巾,背着一个白布袋,扎红布头巾,鹦钩鼻子,黑浓眉,银白大胡须,深陷的眼眶里喷出明亮的大眼,初浅判断,此人应是锡克人,一个非同寻常的锡克人。我觉得此人相貌特别,端起照相机想抓拍,不料他竟摇摇手示意拒拍。正要收起相机,他却又向我招手,见我走近,便席地而坐,并打开篾篮的篮盖。我正不明其意,说时迟,那时快,腾!突然从篾篮里窜出一条眼镜蛇,拉扁的头,装出一副攻击的姿态,左右张望,把我吓了一大跳!随后老者拿起葫芦丝吹起来,蛇随即和顺起来,身体依着乐声翩翩起舞……这下子我终于明白了,他就是传说中的印度玩蛇人!刚才他摆手并不是不让我拍照,而是在告诉我等一等,他有更精彩的表演让我拍呢。记得小学时,老师跟我们讲世界奇遇记,其中便有印度人玩蛇的故事,今天终于身临其境,不禁一阵欣喜,于是再次打开照相机按下快门,把这一瞬间变成了永恒的定格。拍到造型独特的玩蛇人,是游览罗蒂公园一大收获。

照片:罗蒂公园的玩蛇人

照片:罗蒂公园内的罗蒂墓

老友重逢

29日下午,萨拉斯瓦蒂教授到我的住房来看我,老友重逢格外亲切,我们拥抱在一起,问候声笑声不绝于耳,我们的思绪拉到了一起,面对面细看彼此的变化,共同回忆两年前在宁夏银川相聚的愉快而难忘的时光。我随即从箱里取出一幅山水作品赠送给他,展开立轴,中国江南山光秀色展现眼前,萨拉斯瓦蒂教授一阵欣喜,双手捧起卷起的画轴,齐额欠身,虔诚地连声道谢!随后,他向我介绍会议安排情况,并告诉我分在第二组。并说:“为了你在德里期间生活愉快,我特地请尼赫鲁大学中文系学生图图陪伴你,既做翻译又做向导,你有什么要求和困难,可以跟图图讲,由他来帮助解决,我因会议事务较忙,不能常来看你,请原谅。”我对他的特别关照和安排表示衷心感谢。第三天下午,萨教授还陪同英•甘地国立艺术中心主任卡皮拉女士来看我,我们亲切交谈。随即,向她赠送我的一幅山水画。在印度的十天中,我生活在友谊温暖和无微不至的关照之中,像在家里一样。临别前,我还特别致函英•甘地国立艺术中心,对他们的悉心照顾和周到安排再次表示感谢!

照片:与萨拉斯瓦蒂教授老友重逢格外亲

国际岩画会议开幕

十一月二十九日下午五时,国际岩画会议在新德里印度博物馆礼堂隆重开幕。出席会议的有90个外国代表,他们分别来自中国、意大利、英国、法国、沙特阿拉伯、奥地利、瑞典、俄罗斯车臣共和国、玻利维亚、澳大利亚、巴西、肯尼亚、巴基斯坦、美国、加拿大,以及印度等国的岩画学者。从会议印出来的论文摘要来看,中国不少人报名并寄去论文摘要,但是最后只来了我和陈兆复(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际岩画委员会执行委员)、邱钟仑(广西博物馆原馆长)三人。外国代表被安排在前排就座,后面则是印度学者和尼赫鲁大学等大学生。反正全坐满了。印度安排国际会议很特别,主席台上只坐四个人,全都是印度人,他们是英•甘地国立艺术中心卡皮拉主任(.Kapila Vatsyayan),英•甘地国立艺术中心教授、本次会议组织者、我的朋友萨拉斯瓦蒂,印度考古研究所所长,以及印度考古所主任杰西先生。会议由考古研究所所长主持,除了台上四个印度人讲话外,还有玻利维亚、肯尼亚、中国、俄罗斯车臣、意大利等国代表发言,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在诸位讲话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卡皮拉主任,她虽上了年纪,清瘦身材,穿一身洁白的长衫,显得修长圣洁,仿佛是从天飘然而至的仙女。她用诗一般的语言,纯正的英语,柔美的声音,热情的祝福,真令人陶醉。

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马维光也应邀出席开幕式,这是我们第一次和中国大使馆同志见面,在异国他乡倍感亲切。

11日30日开始进入分组报告,共分两个大组,我的论文安排在第三天第一个报告。

照片:全球岩画学术会议开幕式主席台

照片:康育义在新德里国际岩画会议上

照片:康育义在国际岩画会议上作报告

会见索妮亚•甘地

12月2日上午10点开会,轮到我第一个做报告。我的报告题目:论贺兰山岩画的分布特征与地质条件。考虑到这次会议大多数人没有去过中国,对中国岩画不甚了解,所以在报告正题之前,又临时增加中国岩画的空间分布及其特征。然后,我用37张幻灯片来介绍我们研究成果,概要阐述贺兰山岩画的时空分布特征、地质条件、地质环境与岩画创作的关系、岩画创作类型、创作时代分期、古贺兰山人哲学观与宗教信仰的演变、区域古气候环境变化与人文、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发展的关系等问题,讲了50分钟,比原计划拉长一倍。

会间休息后,继续开会。此时一个中年妇女在卡皮拉主任陪同下静悄悄地走进来,她佩带会议发给她的牌子,与所有代表没什么两样。她非常普通,灰色呢质长衫,披着一条红色纱丽,修长身材,长头发,白皙的肌肤,蓝眼睛、高鼻梁,是典型的欧罗巴人。没有中断报告,大家仍在静听和观看幻灯机投射在银幕上的岩画图像。图图侧身告诉我:“她是拉•甘地夫人。在印度是一位很有政治势力的人物。”噢!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前总理夫人,索妮亚•甘地。

自从两年前拉•甘地总理在南方竞选演说遭暗杀之后,印度国大党曾想推举索妮亚做党主席,被她谢绝了,后来是拉奥做了国大党主席,并出任总理。甘地家族在印度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索妮亚处事低调,受到国大党和印度人的尊敬。中午,索妮亚与代表们一起共进午餐。饭后,索妮亚来到我的一桌,她坐在我的对面。萨拉斯瓦蒂教授向索妮亚介绍我来自中国,她显得特别高兴。我们一起交谈。我说:“我们中国人都知道拉•甘地先生,知道您和拉•甘地先生的爱情故事。对拉•甘地先生很尊敬,因为他当总理时,大力推动中印友好。”索妮亚满怀深情地说:“我曾随我的丈夫三次去中国,北京、苏州、西安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我说:“印度很美,新德里也很美,印度人民友好、善良好客,三天来我已经感受到了。”我又说:“我们两国都是文明古国,有两千多年友好交往历史,我们中国人对印度人民怀有深厚感情,衷心希望中印友谊像喜马拉雅山那样高,像雅鲁藏布江和恒河那样源远流长,那样紧紧相连,永割不断。”她同意我的说法,并说:“现在好了。”最后,我提议在一起照个相,她欣然同意说:“好呵!”说着便站起来。我建议选在喷池边的花架下,那里鲜花盛开,是最美丽的地方。图图揿动快门,一帧我和索妮亚、卡皮拉主任三人在一起的情景摄入了镜头。这时,陈兆复、邱钟伦也跑过来和我们一块照,我又招呼萨拉斯瓦蒂教授过来,成了六人合照。这是索妮亚这次来看望岩画会议各国代表,唯一的与外国学者正式合影。如今,作为国大党主席的索妮亚,正以她的明智和果断,务实地推动着印中友好关系的发展,这两帧照片已成为中印友谊的历史见证。

照片:与索妮亚•甘地、卡皮拉主任的合影

游览泰姬陵

12月5日,我和邱钟伦请了一天假,租了一辆车去游览泰姬陵。

泰姬陵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新德里东南阿格拉的雅木纳河畔,距离新德里200公里。我们上午7:15从印度国际中心出发,汽车迎着早晨的太阳奔驰而去,双向车道宽阔的公路两旁,绿树延伸到很远的南方,出了新德里就是印度农村,公路两旁是低矮而破旧的屋子和平展的农田,绿色的油菜开着黄花,一块块的散落在大地上,麦苗青青,已长出2寸高了,甘蔗田,香蕉树闪入眼帘,水牛躺在田边,鸭群在池塘中游弋,一路的三角梅开着红花,像在欢迎我们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11:30到达泰姬陵。

泰姬陵是用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是17世纪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国王沙札汗,为纪念他的爱妃泰姬•玛哈尔修建的陵墓。1631年泰姬去世,1632年陵墓开工兴建,每天动用2万名工匠,历经22年才建成,耗巨资4000万卢比。之所以采用白大理石建陵,是因为泰姬天生丽质和忠贞不渝,无论沙札汗取得王位以前的颠沛流离岁月,还是沙札汗当国王以后的四处巡游,泰姬都与沙札汗形影不离,因此当泰姬得病临终前,沙札汗向她许诺,她死后要为她建造一座像她一样美丽的举世无双的巨大陵墓,并用她的封号“Tij Mahar”命名。当我站在泰姬陵前,我被震撼了。真是举世无双,独具辉煌!它的雄伟、庄严、肃穆、洁白、神圣,我仿佛走进一个神话的世界。我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叫绝,为之陶醉。

整个陵园呈长方形,短边取左右两侧对称形式,长边分前后院,前院古木参天,奇花异草,开阔而幽静。后院是泰姬陵的主建筑区,陵墓前有喷水池,白色陵墓在水池内形成倒影,增添陵墓的迷幻气氛。陵墓位于正中,建在一座正方形纯白大理石高台上,陵墓主建筑是一座白色正方形主楼,主楼中心是高高耸起的波斯球形穹庐,陵墓的四角方位上,矗起四根圆柱形白色圆塔,高40米,犹如四根擎天柱,它们簇拥着方形陵墓,更显陵墓的威严。陵墓的中央底层为陵寝,正中安放两具白大理石棺椁,里面安葬的就是王妃泰姬•玛哈尔和沙札汗国王。游人至此,莫不为沙札汗与泰姬•玛哈尔崇高圣洁的爱情肃然起敬!真是斯人逝去岁悠悠,人间爱情长绵绵。我想,泰姬陵之所以被誉为“世界第七大奇迹”,除了硬件建筑艺术令世人惊叹外,更隐含在一个“情”字之中,即体现在沙札汗与泰姬•玛哈尔惊天动地的爱情,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沙札汗诺言的实现。后者更是值得世人学习与思考的。

照片:游览泰姬陵

心声

已经写得很长了,应该驻笔了。在印度的十天中,除了参加会议之外,还进行许多参观活动,都是值得回忆与记录的。比如,接受印度国家电台录音专访,访问英•甘地国立艺术中心,参观英•甘地国立艺术中心“世界岩画展”,参观印度教圣地袜兔拉(Mathura)、印度国家博物馆、Agra Fort , 德里名胜古迹等等,都是值得回忆与记录的。

最后,我想再次引用萨拉斯瓦蒂教授的话,“友谊是天上形成的。”是啊,从地球历史上看,在1.4亿年前,中华大地和印度大陆之间还横亘着广阔的古地中海,是地幔的热力学运动,推动着两个大陆的联合。在中印大地上生活的人们,各自创造自己的历史,双双成为亚洲的文明古国。在2500年前,我们两国同时出现了诸如孔子和释迦牟尼这样的圣人,他们的思想薰陶着我们两国的人民,铸造出仁爱、慈悲、善良、觉慧与大同的思想。我们两国人民有两千多年友好交往历史……所有这些都在证明: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是天上形成的。

 

照片1:康育义与索妮亚•甘地(中)、卡皮拉主任合影

照片2:印度世界文化遗产泰姬陵

照片3:各国学者在德里参观名胜古迹

2004-12-20初稿

2005-3-26完稿

于古金陵戴云山庄


首页 > 中文版首页 > 联系我们 > 康育义山水画艺术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