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记我的大自然审美经历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平
进入南京大学地科系数字媒体专业读本科已经两年多了,期间学习了不少课程,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本学期康老师教授的中国山水画艺术课程。艺术家的山水画意境各不相同,风格千差万别,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中国的名山大川,宏伟建筑。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地域文化差异大,不同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不同时期,书画大家们笔下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不同。我无法真正体会书画大家们笔下深奥的意境,我只能就我以前的旅行经历,肤浅的谈谈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识与感受。
2009年9月底的内蒙古之行,是目前为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旅行。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主要去欣赏美丽的胡杨林和壮观的巴丹吉林沙漠。自驾游虽然旅途很累很艰辛,但是过程非常美好,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欣赏一路的美景。早就听说九月底十月初的金秋季节,是胡杨尽展的最美时节,一夜寒露会骤然把整片胡杨林全部染黄,对于这次去能见到的景象,也仅限于在网络和电视中得到的零星感受,虽然很美,但却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首先我要介绍下胡杨这种独特的植物。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所以有“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的说法。在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胡杨主要分布在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七道桥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其他绝大部分胡杨则分布在新疆的塔里木地区。每次出行,对于所要去的地方,都必须做足功课,这样才能体会到旅游的意义,才能更加深刻体会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从南京出发,一路往西北,过西安,穿银川,就进入了本次的目的地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刚出银川没多久,远远看见贺兰山在我们的右手边,光秃秃的贺兰山仿佛一座巨大的屏风,一直延伸到远处,沙粒雨水等自然的侵蚀,给这座山带来千疮百孔。山脚下不远处,就是零星分布号称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经过自然和人为毁灭性破坏,西夏王陵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一个个半圆形土堆,已经无法让人想到当时西夏王陵的宏伟壮观。
图1:贺兰山山脚下的西夏王陵
进入内蒙古的国道,是从戈壁沙漠之间修出来的,虽然只有两车道,但是路面非常平坦,一望无际,视野很好,车可以开得很快。路面不时可见薄薄一层沙粒漂浮,给高速行车带来不安全因素。进入内蒙古阿拉善盟,我们一路向北,路两旁没有绿树,没有胡泊,更没有民居,唯有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以及自由漫步在戈壁沙漠中的马匹,寂寞、荒凉,是对此时此景最好的形容。不知不觉,黄昏已至,西边红火的夕阳尚未落下,东边一轮巨大明亮的圆月悄然升起,一幕日月同辉的奇异景观,让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图2:戈壁滩中的国道
图3:戈壁滩上夕阳西下
图4:夕阳尚未从西边落下,硕大的圆月已从东边升起
到达额济纳旗的镇政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已是晚上,天色已黑,快进入城镇的时候,路两旁随处看见密密麻麻的胡杨,听见潺潺的流水声,仿佛来到了沙漠之外的世外桃源。这里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有30多度,晚上则冷的人瑟瑟发抖,据当地居民说夜里能到零下,这里的冷,是那种干干的冷,很干燥,一来不适应,还流鼻血。沙漠中的城镇面积很大,环境明显不如南方的城镇整洁干净,到处都是沙尘,微风一起,感觉鼻子里嘴巴里全是细细的沙粒,很难受。早晨,我们出发去七道桥看胡杨林。刚出城镇没多久,就看见密密麻麻的胡杨林,满眼的鲜黄色,我们惊呆了,无法言表心中的震撼,真可谓大饱眼福。这种黄,不是冬季那种死气沉沉的枯黄,而是一种生机盎然的黄,黄中带着点绿,非常赏心悦目。丰富的水源滋润着大片的胡杨林,而胡杨林又保护着水源不被沙漠吞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么超大面积的成片胡杨林,真的是非常壮观,这在南方都市是体会不到的,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此刻,一切世俗的东西都是那么的渺小。胡杨林的生意盎然,让我似乎在沙漠的秋季感受到了南方都市的春天气息。胡杨的美让我们流连忘返,整整一天,我们都在欣赏胡杨林,都在讨论胡杨林,都在拍摄胡杨林,都在回味胡杨林。整整一天,我们只要能在此多呆一刻,哪怕就是那么短短的一刻,都感觉那么的舒畅。直到天已黑,我们才依依不舍,开车回镇上吃饭住宿。
图5:金黄色高大的胡杨
图6:胡杨林中疾驶而过的汽车
图7:胡杨林中的芦苇
第二天,告别美丽的胡杨林,我们一路继续往北,去往著名的居延海景区,居延海因为干涸,被沙漠分为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我们去的是东居延海,这也是黑河的终点。东居延海,在我们南方人看来,是个不大的胡泊,可是在沙漠,这就是生命之源,是无数动植物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我们走在湖边,湖中竟然还有鱼跃出水面,甚为惊奇。胡泊周边长满了芦苇,在沙漠烈日耀眼的照射下,在居延海湖面的强烈反光下,特别的柔美。
图8:居延海景区
离开居延海,顺着国道继续往北,就进入策克口岸,这个口岸是阿拉善对外开放的唯一通道,内蒙古第三大口岸,边境线距离口岸约20公里,在茫茫戈壁的尽头。
图9:开放的策克口岸
从口岸折回往西,我们出发去往本次旅行的最终目的地巴丹吉林沙漠。半途,我们顺路参观了著名的怪树林和黑城景区。怪树林其实是一大片枯死的胡杨林。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极大的破坏了胡杨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特别是额济纳河断流,沿岸的大片胡杨林因缺水而枯死,胡杨特有的耐腐特性,使大片枯死的胡杨树干依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之上,形成形态怪异的悲凉景观,同时也在向人类的后代子孙诉说着,因为人类的贪婪给它们带来的悲惨遭遇。离怪树林不远的地方,是黑城遗址,城的很多地方已经给沙漠掩埋,只有周边高高的城墙和城墙角上的佛塔屹立,城墙内侧加固了木头支架,以防在风沙的不断侵蚀下城墙坍塌。看完这两处景点,我们一路往西南,几百公里的路途两旁渺无人烟,荒凉的沙漠戈壁上点缀着点点绿色植被。直到夜晚,我们才到达最接近沙漠入口的城镇阿拉善右旗额肯呼格镇,由于天色已黑,我们打算先住下,明日再进沙漠。
图10:怪树林中枯死的胡杨
图11:怪树林中成片枯死的胡杨
图12:沙漠中的黑城遗址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开出城镇大几十公里,终于达到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入口。巴丹吉林沙漠面积4.7万平方公里,中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西北部1.1万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无人涉足。沙漠以湖泊多、沙山高而闻名,其中最高峰必鲁图峰绝对高度500多米,号称“沙漠珠穆朗玛峰”。沙漠中不允许自驾游的朋友驾驶自己的车辆进入,必须换乘当地旅游公司的吉普车。我们开始以为这是当地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而采取的强制措施,起初还很抵制。四个人坐一辆吉普,不算挤,还是蛮舒服的。一进入景区,就是一望无垠的沙漠,入口处稍窄,路也比较平坦,还看不出来沙漠的壮观与艰险。随着不断的深入,我们也逐渐体会到车行沙漠的艰险。沙漠中本没有路,当地牧民走多了,自然也就成了路。路,看上去平坦,可是车在上面走,很多地方颠得要死,颠簸得头都顶到车顶了。路上还有很多带刺的荆棘类植物,刺很坚硬,也很锋利,我们车子的一条轮胎就给它们无情的划出了一道大大的口子,气很快就漏完了。车子一路找寻低矮的沙丘穿越,所谓低矮,是和旁边高大的沙山相比较而言,即使这样,最低的也有十几米高,加上松软的沙子,冲坡对于司机来说是个技术活,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快了,到顶刹不住容易飞出去,很可能直接冲到对面来车上;慢了,那就干脆冲不上去,直接倒退下来甚至翻车。看着司机娴熟的换挡技术和打方向的手法,我们不禁感叹,幸好没开自己的车进来,否则走不出几公里就得拖回去。沙丘一座接着一座,连绵不断,每次一上一下,都有坐过山车的感觉,心里那个忐忑与紧张,紧握着车顶把手的手掌心已给汗水浸湿了。沙漠中的湖泊很多,我们第一站就是去观赏一个很大的湖泊,湖泊周围长满了茂密的芦苇,或许这在南方并不稀奇,可是在沙漠中看到一大片水,一丁点绿色,都无疑让人十分惊喜,更别说这么大片的湖泊与芦苇了。中午我们来到牧民家中吃饭。这户牧民常年居住于此,牧民家门前就是清澈的湖泊和高大的沙山,我们给车颠得一点胃口都没,大家相约一起去爬沙山。爬沙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体力活,你或许可以一口气冲出去几十米,可是当你停下来,就需要大口大口的喘气,每一步迈出去都是非常的艰难。沙漠中还有小蜥蜴和蝎子,它们横行霸道,不惧人类,跑起来极迅速。爬到半山坡已是上气不接下气,再也没有力气登顶,陡峭的山坡,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一停下来就往下滑,脚越陷越深。回头望去,感觉自己随时都可能跌入沙山下面的湖泊。湖面清澈见底,犹如明镜,一点城市的工业污染都没,抬头仰望天空,天是那么的湛蓝,朵朵白云各有形态,比起城市整日灰蒙蒙的样子,要精彩百倍千倍。我们同行的一位朋友,突发奇想,从沙山顶部滑下,竟然可以非常顺利滑下,差点一不小心就跌入湖中了。沙漠中的饭菜谈不上可口,不过倒也不难吃,还有说不出名字的绿色蔬菜,这让我们倍感惊讶。饭过五味,我们继续赶路。沙漠每个景点之间,直线距离不算长,可是因为需要避开沙山绕路,每个景点之间都需要行驶大半天。行驶了好几个小时,下午时分,我们到达沙漠中其中一个最大的宿营地。说是宿营地,提供的设施却不敢恭维,客房里少有人来住,气味很重也很脏,到处都是沙粒,房门还没有锁,牧民说这里晚上很安全,我相信这是实话,可是我们心里无法接受,所以大家集体选择住自带的帐篷。宿营地外面就是两个非常大的湖泊和一座很高的沙山,我们依然去爬沙山,欣赏沙漠中的夕阳。沙山没有中午爬的那座陡峭,可是高度却高出不少,绵延出去好几公里。我们爬到顶,足足花去了快两个小时,这点高度,在平时,最多个把小时解决的事情。登顶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极目远眺,远处的沙漠一望无际,给旅行者一种挑战的欲望。山脚下的湖泊在阳光照耀下,一会儿呈现暗红,一会儿呈现黑色,变幻出不同的色彩,非常美丽。火红的硕大的夕阳落下,天色渐黑,漫天的星星出现,沙漠中的夜空,黑得那么彻底,没有一丝光的侵扰,可以清晰的看见银河,这在饱受光污染的城市夜空是无法想象的事情。月亮从沙山后面升起,很大很圆,不知道是不是时间赶巧了,几次看到月亮,都是那么大那么圆那么亮。月色清晰的映出远处沙山的轮廓,习习凉风吹来,让人感受到沙漠的凄凉。司机说说沙漠中晚上可能有狼,出来方便时一定要带手电筒照明防身,并且注意安全。因为整夜担心狼,人心惶惶,我没有睡踏实,凌晨三点多就起来,点燃帐篷外的篝火堆,在帐篷外折腾相机拍沙漠星空。四点半,司机喊我们起床去看沙漠日出,这是今天沙漠之行的最后一个旅游项目。因为这次出行时间紧,我们没有能够深入沙漠腹地,只是简单得进行了一次沙漠旅游体验,留下的遗憾只能日后再补。沙漠日出的最佳观赏地自然是在观看东边没有任何阻隔的高高的沙山上。车子开了一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一座百米高的沙山,我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山顶,可惜的是太阳早已露脸,金黄色的阳光洒在沙漠中,美丽壮观,沙漠一望无垠,沙丘绵延起伏,吉普车犹如一叶扁舟,在沙漠中一起一落,艰难前行,想不到电视中让人艳羡的美景,此时此刻,我竟然置身其中亲眼见到,一股莫名的激动涌上心头。
图13:巴丹吉林沙漠入口
图14:壮观的巴丹吉林沙漠景色
图15:美丽的沙漠夜色
我们从甘肃绕道返回南京,途中,在沙漠的西北边缘,参观了著名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这个基地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原镇政府所在地,为了配合基地的建设,当地居民搬迁至几百公里以外的城镇。基地镇中心叫做东风镇,在镇上,部队首长招待我们吃了特意从甘肃运来的新鲜鱼虾,这在沙漠中是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在部队领导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航天员杨利伟、翟志刚等在飞船升空前曾经居住过的房间,亲眼看见航天英雄们的亲笔签名,字体刚劲有力,从中能感受到英雄们为国奉献的豪情壮志。巨大的蓝色发射架已进行过无数次的发射任务,亦将继续履行它的发射使命。这次内蒙古沙漠之行,记忆深刻,心灵深受震撼,它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这辈子都抹不去。
图16:回程途中依然可见茫茫戈壁与沙漠
图17: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火箭组装车间和火箭发射架
图18:航天英雄们的亲笔签名
内蒙古之行只是我无数次旅行中的一次较为精彩的旅行。艰难凶险的川藏北线,秀气壮丽的名山大川,小桥流水的江南小镇,祖国的大江南北,都留下了我到此一游的足迹。通过旅行,我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陶冶了我的情操,宽广了我的胸怀。老师教授此课时,每每提及一些曾经到过的地方,我都能产生深刻共鸣,脑海中浮现当时见到的情景,更加深刻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很感谢有机会能聆听老师教授这门课,对于我以后的旅行和生活,有极大的帮助,使我可以从独特的地质角度体会景点的精彩之处。
南京大学地科系数字媒体2010届本科:张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