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首页 > 中文版首页 > 康育义主页中文版 > 康育义主页英文版

重新认识美丽的中国

南京大学 康育义

 

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他跑了十几个国家,回来还是觉得中国美。对此我深有同感。我是搞地质出身的,却也从未能跑遍中国的山山水水。即使当年去过之处,日后重新走访,仍旧有许多新发现。

这次有幸参加中国国家地理评选“最美的峡谷”工作,几乎对中国的峡谷做了一次检阅,更惊叹于中国峡谷资源之丰富。从东南的台湾花莲到西北的新疆边陲,从西南的雅鲁藏布到东北的长白山,可以说东西南北中,遍布峡谷。从经纬度上看,从北纬20度到45度,东经65度到130度,纵横均跨越几千公里。从气候带上看,包括了亚热带到寒温带,有湿热海洋气候,也有内陆干旱气候,有高山气候,也有平原山地气候。

中国的峡谷不仅在数量上、规模上是世界之最,其科学价值、美学价值、艺术价值、人文价值,乃至经济价值,都是世界之最。世界上有很多国家连一个峡谷都没有,而我们仅筛选出来的大型峡谷(长度在数十公里以上)至少就有20个!这20个候选大峡谷,几乎囊括了地球上所有峡谷的地质地貌类型。可以这么自豪地说:我们不用走出国门便可观览到世界各类大峡谷。

过去我们常爱说中国地大物博,如果从地貌、地形形态看,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中华大地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和300万平方公里海洋,是世界大国,它所拥有的资源当然不是一般国家可比拟。而导致这一特点的,应该说地质构造运动立了大功。

从地壳运动历史上看,一般造山运动都是受两个地质作用力的挤压作用完成的。而中国从2.5亿年以来就受到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三个方向的地质作用力的挤压,因而造成如今我们看到的地质结构复杂,地形形态多元化的美丽图案。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包括了全球大陆地壳所有岩石种类,囊括了全球大陆地壳所有地质构造类型,也包括了全球大陆地壳所有地貌类型。

我们既有稳定的地台区,活动的地槽区和褶皱带,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区。我国有纬向地质构造带,也有经向地质构造带,还有弧形地质构造带。有一系列大、中、小型断裂带及其形成的江流峡谷。有老火山带,也有新火山带……而这些都是40万万年长期的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的结果。

从横向上看,从东海到青藏高原四个地形台阶依次排列,东部与西部地质构造不相同,气候环境有变化,既有湿润海洋气候环境,也有内陆干旱气候环境,以及介于中间的半干旱气候环境,因此我国东西部地质山水风光各异。从纵向上看,我国北方与南方地质构造也不同,气候分带更明显,从热带、亚热带、温带,一直跨入北寒温带。因此,中华大地出现了不同地质构造带与不同气候带的综合交叉作用,展现各种类型山水地质景观相嵌的复杂局面,这是世界其它国家不曾见到的。中国山水之独特就独特在这里,中国山水之美就美在这里。
“有眼不识泰山”是人们常用的成语,除了地形及历史文化上的因素外,泰山之重还有另一层意义:它是由25万万年以前形成的古老变质岩石构成的,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陆地。

如果在传统自然审美知识基础上,结合地质、地理科学的内容重新审视中华大地,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崭新的美丽的中国。

比如华北大平原和黄土高原同属华北地台区,是地球表面最稳定的地块之一。然而,华北地台并不完全“遵守”地台区的基本定义。它早在19亿年前就结束地台基底的强烈造山运动而进入稳定,这几乎比世界其它地台区,如俄罗斯地台、北美地台,早10万万年以上。华北地台也没有像俄罗斯地台那样一望平川,成为东欧大平原。它被太平洋板块挤压,出现了太行山东坡的大断裂带,把原本平展的大平原硬是分割出东西两块,即挤压抬升到海拔千米之上的黄土高原和冀鲁豫大平原。于是太行山大断裂造就的凌空断崖,犹如铁壁铜墙,铭刻着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坚韧不屈的英勇太行精神;黄河峡谷幛壁犹如一篇长文,记载着中华民族辉煌的七千年悠久历史;壶口大瀑布恰似万马奔腾,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还有黄土高坡高亢的信天游、华北平原驰骋千里的壮阔……
多元的地质结构成就了多元的地形地貌形态,造就美丽的中国。在这样的基础上“选美”,大有可为。

(原载《中国国家地理》2005.10.第十期;《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增刊“选美中国特辑”第18页)


©2002 - 2007 SuperWo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