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首页 > 中文版首页 > 康育义主页中文版 > 康育义主页英文版

安贫乐道 国画大家
——谨以此文纪念梁邦楚先生百年诞辰


康育义
(南京大学)®

  光阴荏苒,南京大学老校友梁邦楚先生(1913-1996)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在他一百岁诞辰之际,不禁回想起与梁老书画神交的二三事。
  我与邦楚先生虽出自同门学校,是校友。但他是1931年入中央大学艺术系的老学长,我却是1955年才考入南京大学(前中央大学)的小学弟,相距24年,而且我学的专业是地质学。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若无我业余爱好画画,且担任南京大学东方书记艺术研究中心领导工作(1987-2004),则断然与梁老校友无缘。
  我第一次知道梁邦楚名字的是在庐山。1981年9月,我带领南京大学古生物地层专业四年级学生到修水流域做毕业实习,10月工作结束顺便带学生上庐江游览。在牯岭,一幅巨型海报吸引我:“江西省美协主席梁邦楚国画展”。其时,虽画展已经结束,没能看到画,但梁邦楚的名字却深深印入脑海。
  1985年5月江西武宁县画家陈重印先生从南昌来南京看我,在叙旧中难免问起江西美协主席梁邦楚。他告诉我,梁邦楚先生就在江西画院上班,为人随和,身体很好。他还告诉我,梁邦楚毕业于中央大学,是你们南京大学的校友。陈重印这么一说,让我心中一亮,感觉离梁老更近了。
  1987年南京大学成立跨学科的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学校任命我为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研究中心主任是我们敬爱的老校长匡亚明教授)。尽可能收集到校友画家的信息,把他们的力量汇聚起来,是办好研究中心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江西省美协主席的校友梁邦楚先生自然成了我关注的重要对象。于是我便写信给邦楚先生,说明南京大学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的性质和任务,争取梁老关心母校,支持母校研究中心工作。
  两年后的1989年春,为了筹办海峡两岸书画联展,我向国内校友画家发信,征集书画作品。很快便收到梁老寄来的花鸟画《胜似春光》(下图) 。这幅90x90cm斗方大画,取毛泽东主席《采桑子 重阳》词“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意境,画面表现的是重阳霜叶的秋林,七只八哥棲居于其中,或飞跃或顾盼,或昂首或展翅,牠们对空鸣叫,彼此呼应,好不热闹。全画欢快,胸怀旷远,技法纯熟,笔法自然天成,大家手笔!这幅画装裱后参加五月十八日在江苏省美术馆《海峡两岸书画联展》展出,获得广泛好评。其后,又参加南京大学九十周年书画展(1992.5.20.南京大学),还收入《南京大学书画荟萃》(康育义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原作现藏于南京大学档案馆。
  1993年梁邦楚先生逝世,我为未能与神交多年的老校友晤面而懊恼,为失去一位热情支持母校艺术事业的老校友而伤心。
  1995年5月梁老之子民湘从南昌来南大看我,我们一见如故,一起商量如何宣传梁老的“安贫乐道”孜孜不倦的创作热情,以及对中国绘画事业的贡献。梁民湘还从江西带来一方大砚合赠送于我。十几年来我始终把这次与梁民湘的会见作为对邦楚先生的怀念,把宣传梁老的人品画品为已任。
  1996年居住香港的陶卫民先生从南昌专程来南京,与我商谈在南京举办“梁邦楚先生遗作展”事宜,我愉快地应允南京大学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作为主办单位。


胜似春光(90x90cm)1989 梁邦楚 作

  鉴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已归入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因此我还出面跟南师大美术系联系,争取南师大美术系也加入主办单位,得到南师大美术系的积极响应,不但参加主办,还免费提供美术系展览馆。
  1996年5月10日上午,由南京大学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联合主办的《梁邦楚先生遗作展》,在南师大美术系美术馆隆重开幕,嘉宾络绎不绝,加上师大美术系学生,参观者如潮,盛况空前,展出大获成功。这是梁邦楚先生遗作第一次在他求学地-南京展出,数十幅梁邦楚先生晚年创作的精品,全面展现他的艺术风貌。也是我第一次系统的欣赏到梁老的作品。我为之感动,感动梁老古稀之年仍然具有旺盛的创作力;我为之赞叹,赞叹梁老作品的高古笔力;我为之叫绝,叫绝他从生活中常见的小题材提炼出大制作,他的作品件件好,笔笔精,属于可以流芳千古的大家手笔之作!
  1997年由南京大学、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梁邦楚先生遗作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展出。南京大学副校长袁传荣教授和我专程去上海主持开幕式,此外还邀请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史论大家、博导林树中教授,江苏美协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研究员吴俊发先生同往上海出席开幕式。这次上海展出,因梁邦楚先生作品的大家手笔而引起强烈反响,据说上海美协还组织会员前往参观举行讨论会。
  1998年5月陶卫民先生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一次“梁邦楚先生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我应邀与会并发言,阐述我对梁老作品的总体评价。那次讲话虽然已过多年,今天再来回顾,仍感言简意赅,不失精准。现将那次发言(录音整理)引录如下:

  “我觉得梁邦楚先生的画可用4个字来概括:高、深、傲、平。高,即起点高、视角高、意境高,高屋建瓴,从所展出的作品来看,我明显感受到这一点。深,即功力深,不玩技巧,扎扎实实,其笔墨功夫传承了乃师吕凤子先生的传统。傲,即傲视一切,横空出世,他在不公正的社会环境里,坚持以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为逆境而低头丧气,“只留清气满乾坤”,他的作品明显具有这个特点。平,即有亲和力,虽然笔墨基本继承了元代以来文人画的传统,题材也司空见惯,但形成了强烈的个人特点,其风格、意境总体趋向平和自然。”

  梁邦楚先生是中国20世纪里出现的一位大画家,他在贫困中生活,在逆境中奋斗,他不怨天尤人,他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他勤勤恳恳创作,可谓“安贫乐道”,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努力,最终成就为一位令人尊敬的国画大家。
  笔者与梁邦楚先生神交十一年,却始终未能晤面,实为今生最大遗憾!

  梁邦楚先生的名字将和他的作品一起名垂千古!


® 康育义 南京大学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主持研究中心工作。

此文刊载《南昌广播电视-闻摘天下》2013年第26期,第26版:收藏·人物。2013-6-27出版


©2002 - 2013 SuperWo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