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方剂组方配伍规律研究
陈晓东1,李婷2
摘要: 通过功效组成对方剂进行标引,可以写出方剂的组方结构式,由此可以客观地分析该方的组方结构及配伍结构。运用数据库软件编程处理1310首哮喘方剂,对其用药分析显示哮喘方剂的功效组成有21种。写出全部哮喘方剂的组方结构式,发现其重复率低的特点,并可以看出其中治疗效果的突现现象。进一步指出哮喘方剂中常用的30种配伍方式及化痰、行气、利水的常用配伍。
ABSTRACT: By indexing on the function and ingredient of a prescription, we get it's constitution formula, then analyse it's composing structure and coordination structure objectively. With database software we program to handle 1310 pieces of asthma prescription, the composition analyse reveals 21 kinds of asthma prescription function combination. After listing all the asthma prescription's constitution formula, we find that they seldom repeat,and discover an "abrupt function phenomenon" among them. we then go further to point out 30 kinds of asthma prescription combination in common use, and usual combinations about resolving phlegm, invigoration therapy and inducing diuresis to drain dampness.
关键词:哮喘 方剂 配伍规律
历代医家积累的丰富经验都蕴藏在其制定的有效方剂之中,通过对哮喘方剂用药配伍规律的研究,可以看出历代医家对哮喘病因病机、辨证、治法的见解,吸取前人的宝贵经验,指导临床实践。
1.研究对象
以哮喘病治疗过程中用到的古今内服方剂为研究对象。不但收集了现代文献中有关哮喘及支气管哮喘的方剂、宋至清代及近代有关哮证的方剂,而且对宋代以前的“喘鸣”、“喘呼”、“上气”、“喉中水鸡声”、“上气鸣息”、“呷嗽”等描述进行了检索,因为这些描述都包含了哮喘的三个典型特征:①发作性。②喘息性。③喉中鸣响。根据以上原则收集到的方剂具有可靠性与全面性。
本文共检索到哮喘方剂1310首,其中从古代文献中检索到965首,从现代文献中检索到345首。
2.研究方法
对1310首哮喘方剂进行分析,共用药11391次。除去535个异名,全部用药504味,包含了《中药学》五版教材中全部分类。通过对哮喘方剂中用药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哮喘病古今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有21种功效在哮喘治疗中起了作用,这21种功效是:温宣、凉宣、清热、驱风、泻下、逐水、祛湿、利水、温中、活血、行气、化痰、平喘、消食、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涌吐、收涩、有毒。其中有毒类药是作为一种特殊功效存在的,这种功效的药对哮喘有治疗作用。用这些功效对药物进行标引,写出每首方剂的组方结构式。对所有方剂的组方结构式进行统计对比,计算出结构式重复使用次数,重复率越高越说明这样的组方结构越具有普遍意义。找出两种及两种以上同时高频出现的功效组合,即哮喘方剂的配伍方式。这项工作如果手工完成,其工作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本文通过数据库软件编程处理,强大的功能与较快的运算速度使其得以顺利完成。
3.哮喘方剂组方特点
全部1310首哮喘方剂的组方结构式共有1044种,重复率低。表1为使用频率在前12位的哮喘方剂组方结构式,其中右列为使用次数。组方结构式的重复率低与哮喘方剂用药多样有关,也说明各位医家对哮喘病辨证灵活,治法多样,与哮喘发病有关的因素多种多样,病因病机各不相同。
表1 使用次数在前12位的哮喘方剂组方结构式
结构式 |
次数 |
温宣–清热–泻下–利水–行气–化痰–平喘 |
7 |
温中 |
6 |
温宣–清热–泻下–利水–行气–消食–化痰–平喘 |
6 |
温宣–泻下–利水–平喘 |
5 |
温宣–清热–泻下–祛湿–利水–行气–化痰–平喘 |
5 |
温宣–清热–泻下–驱风–利水–行气–化痰–平喘 |
5 |
温宣–清热–泻下–利水–行气–化痰–平喘–收涩 |
5 |
温宣–清热–泻下–利水–平喘 |
5 |
温宣–清热–驱风–利水–温中–行气–化痰–平喘–补血–收涩 |
5 |
清热–泻下–祛湿–利水–行气–化痰–平喘 |
5 |
清热–祛湿–利水–行气–化痰–平喘 |
5 |
补气 |
5 |
通过对哮喘的组方结构式分析可以看出治疗效果的突现现象。如行气–消食–化痰–、行气–化痰–、温中–行气–消食–化痰–等结构式中均没有平喘功效,却达到了止哮平喘的目的;再如温宣–温中–、利水–温中–行气–、补阳–等结构式中既没有平喘功效,也没有化痰功效,却能化痰平喘。这不仅是哮喘方剂组方的特点,而且是所有方剂的组方特点。功效的突现对中医学,尤其是中医复方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哮喘方剂配伍规律
经过配伍组合频率的计算,在使用次数大于300的组合中,有84.05%的组合与化痰、行气、利水有关。进一步证实对哮喘方剂配伍的重点在其它功效组成与化痰、行气、利水三种功效组成的关系上。表2为化痰、行气、利水前10位的配伍方式。
表2 化痰、行气、利水配伍表
排序 |
化痰配伍 |
频率 |
行气配伍 |
频率 |
利水配伍 |
频率 |
1 |
化痰–行气 |
885 |
行气–利水 |
781 |
利水–平喘 |
762 |
2 |
化痰–平喘 |
779 |
行气–平喘 |
748 |
利水–清热 |
747 |
3 |
化痰–利水 |
768 |
行气–清热 |
718 |
利水–清热–平喘 |
630 |
4 |
化痰–清热 |
755 |
行气–利水–平喘 |
637 |
利水–泻下 |
606 |
5 |
化痰–利水–行气 |
702 |
行气–清热–利水 |
613 |
利水–温宣 |
564 |
6 |
化痰–行气–平喘 |
694 |
行气–泻下 |
600 |
利水–泻下–平喘 |
529 |
7 |
化痰–利水–平喘 |
652 |
行气–清热–平喘 |
579 |
利水–温宣–平喘 |
503 |
8 |
化痰–清热–行气 |
651 |
行气–温宣 |
548 |
利水–清热–泻下 |
493 |
9 |
化痰–清热–利水 |
622 |
行气–清热–利水–平喘 |
523 |
利水–驱风 |
456 |
10 |
化痰–清热–平喘 |
609 |
行气–泻下–平喘 |
517 |
利水–温中 |
455 |
5.哮喘方剂典型配伍方法分析
①
行气化痰
化痰药是哮喘方剂中运用最多的药,有1017首用到了化痰药,占方剂总数的77.63%,因此,化痰是治疗哮喘第一大法。痰壅、气阻虽然分别成为哮喘病的病机,但二者之间有极为密切的联系,痰壅可以阻气,气滞可以生痰,气为痰壅,痰为气阻,哮喘遂发。在治法上化痰与行气也相互为用,密不可分,化痰为宣畅气机,行气又有助于化痰。在哮喘方剂组方结构中,行气与化痰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配伍组合,1310首方剂中同时用到行气与化痰的方剂有885首,占总方剂数的67.56%,占含化痰方剂的87.02%。如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哮证》说:“痰壅气急者,四磨饮、苏子降气汤。气降痰自清。”
②
利水化痰
哮喘方剂中有949首方剂用到利水药物,占方剂总数的72.44%,是使用频率仅次于化痰、行气的功效,这一功效是针对饮邪而设的。还有103首方剂用到逐水药,13首方剂用到涌吐药。化痰、利水、逐水、涌吐等功效无不针对痰饮,而其它功效,如行气、清热、泻下、温宣、温中、祛湿、活血、凉宣等,无不对涤痰化饮多有裨益。从中可以看出,痰与饮是哮喘发病的核心。
痰、饮虽同出一源,俱为津液不归正化,停积而成,但源虽同而流则异,各有不同的特点。尤其在哮喘病中,痰与饮的形质、所处部位及对疾病的影响各不相同,应分而论之。这也可以从现代病理研究中得到启示,对死于哮喘持续状态患者的尸解发现,气道内有大量粘性分泌物和粘液栓子,导致气道狭窄或阻塞。这证实了痰不但是哮喘发作中至关重要的病理因素,而且是哮喘迁延难愈的宿根。另外,大量的肺活检或尸解资料证实,所有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气道粘膜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气道炎症导致大量炎性渗出,可造成气道粘膜明显水肿,同时,支气管微循环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于气道壁内,产生间质水肿,组织张力升高。粘膜下水肿是哮喘气道的特征,支气管肌层和上皮表面之间的水肿至使支气管收缩时的气道口径减小,气道反应性增高,成为哮喘发生的另一主要因素及宿根,这一因素在中医理论中即为饮。
1310首方剂中同时用到化痰与利水的方剂有768首,占总方剂数的58.63%,占含化痰方剂的75.52%。
③行气利水
在1310首哮喘方剂中有995首方剂用到行气药物,占方剂总数的75.95%,行气成为使用率仅次于化痰的一类功效。这不仅因为行气有助于化痰,而且因为壅塞之气本身就是哮喘发作的重要病机。正如《证治汇补·哮病》所言:“……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哮喘方剂中利水功效出现的次数仅次于化痰和行气。饮伏于肺,阻塞肺络,使肺气不得宣肃是哮喘的重要病机。分析表明,利水与行气配伍在哮喘病的治疗过程中被广泛应用。行气有助于通调水道,帮助水液气化,循常路而出。二者合用的方剂有781首,占哮喘方剂总数的59.62%,占含利水药方剂的82.30%。又从表2可以看出,化痰–利水–行气配伍的方剂有702首,占总方剂数的53.59%,即有一半以上治疗哮喘的方剂中同时用到了此三种功效的药物,可见其重要性。
④
清化热痰与清热利水
从哮喘组方用药看,清热与化痰同用的方剂有755首,占总方剂数的57.63%,占含化痰方剂的74.24%,超过了温中化痰同用的比例。元代朱丹溪首创“寒包热”的病机,清代以后诸家更认识到痰热壅肺是哮喘主要病机,产生了清化热痰之法。无论是风寒外束、痰火内郁,还是风温痰热壅于肺,或是痰浊内生,久而郁热,痰与热结作为哮喘的主要病机越来越受到重视,清热化痰成为必由之法。
清热与利水同用的方剂有747首,占总方剂数的57.02%,占含利水方剂的78.71%,也大大超过了温中利水和温宣利水的比例。饮本为阴邪,多因阳虚感寒而成,但饮积日久又可郁而化热,或外感热邪与积饮缠恋,故饮虽为阴邪,也有寒热之别。在949首用到利水药的哮喘方剂中,温宣与利水同用的有564首,温中与利水同用的有455首,清热与利水同用的有747首。温宣、清热、利水共用的有448首,温宣、温中、利水共用的有316首,清热、温中、利水共用的有330首。这些数据可以为饮之寒热的佐证。
6.结语
“方从法出,法由方传”。本文通过对哮喘方剂用药配伍规律的研究,对方剂中蕴含的历代医家对该病因病机、辨证、治法的认识进行结提炼,希望能够拓宽临床思路,指导临床。
附注:此文发表于《中医药信息》2009年第26卷第5期。